close

昨晚依例,我在麥當勞吃蜜桃派+去冰雪碧,
巧克力聖代,先保留,今天白天有吃冰了。

22:00左右,一家五口,端了食物坐到隔壁桌,
一個哥哥,二個妹妹。

妹妹似乎還在解題,難免想不通、卡住,
爸爸企圖“引導”她懂爸爸的話。

過程中,爸爸會舉生活中有趣的例子,
但題目還是沒變,只是從植物變成食物。

不過,妹妹比較有感覺了,
另一個小妹卻又興奮的東扯西扯,笑聲不斷。


有時候,當妹妹不懂爸爸的話時,
爸爸也難免不耐煩,但爸爸仍盡力要講到孩子明白。


本來這樣父親與孩子的對話,我是不會有興趣聽或書寫的,
直到爸爸在女兒一直聽不懂爸爸的教法時,說了下面這些話:

你有多久沒有考前三名了?
你明明很聰明,為什麼會考不到前三名呢?
為什麼講了這麼多次,還是不懂呢?
他就是程序沒有搞懂,所以跟他講這麼多次沒有用!


這樣的“鼓勵”,讓人不敢領教,
更容易讓原來喜歡上學的孩子,開始討厭學習。

此外,當小哥哥因為爸爸舉的例子有趣而瞎扯時,
爸爸會出聲制止他。

“閉嘴”、”你閉嘴”

在他們離去之前,爸爸至少說了六次“閉嘴”,
其中至少有一次,是說他小一的女兒。



的確,人都不喜歡說話被插嘴,
然而,當孩子不懂或忽略時,大人不應該只叫孩子“閉嘴”的。

那每一聲“閉嘴”都會在孩子的心上輕割了一下,
短期來看,孩子會忘掉那種不舒服的感覺,
不過,日子久了,孩子從這樣的應對中,
會學到“拒絕-沒有理由的拒絕”,以及“我行我素”。
當他被別人插嘴時,他也會只厲聲說“閉嘴”,
而當別人行事不順眼時,可能也就血氣方剛了。

當還在學習的孩子插嘴了,
我們至少要讓他們知道與人對話的禮儀,
要教、要給孩子機會,而不是一再濫用大人的威權,
也不是知其然,而不其所以然。

這點,在爸爸教孩子數學的過程中,一再出現。


爸爸教孩子等差級數和的題目,例1+2+3+…+9+10,

孩子的學習本來就該從加法著手,
更何況那一男三女,看來頂多小一、小二而已。

爸爸卻不願孩子“慢“,一看到孩子正在加,就阻止,
直接跟孩子說“梯形公式“,
直接說:1+10,再乘以10個,再除以2。

然後,便舉二三例再說一次程序。
卻從未利用圖形,圓圈之類的符號來告訴孩子,
那式子、算法的由來。


而孩子從中所學到的,也只是程序,
在完全無概念、認知的背景或脈絡下,機械式的程序、步驟。


爸爸還自豪的跟孩子說,
這樣算又快、又簡單;
還說心算能力好、公式好,很快就有答案。

卻徹頭徹尾的剝奪孩子學習、思考的機會,
學習一定是從低階、基本的開始的,尤其小朋友。

在小朋友還沒發現規律或來不及思考時,
就直接給孩子答案、程序、公式,
這是最能夠教出死讀書懶惰思考的孩子的“好方法”。

小學一、二年級的孩子,正在跨出學習的第一部,
卻常不經思考,就有答案,久而久之,
自然會學到,反正這樣算就好,管它為什麼。


過程中,當孩子想不出來時,
那爸爸竟跟媽媽說,叫媽媽買些營養的東西,
可以讓腦袋靈活一點的食物給孩子吃,
不要吃這些油炸類的…

忽然就把自己有問題的教法,
以及根本沒時間思考的孩子的教養責任,丟給媽媽。
不過,我看那媽媽不太被影響,還是繼續看她的報紙,呵。

 

那種父親,我寧願他將孩子送去安親班、補習班上課,
也比給他教來得對學習有興趣…
不過,他還恐嚇孩子說一直考不好,
乾脆去補習,每天補到21:30 好了…
有效的讓孩子產生恐懼與排斥,
但我想,等到孩子國中了,一樣會送補習班的。

因為一家子看來就是生活無憂的樣子,
更不用奢求孩子會感恩,知足了。

唉…天下父母心,卻老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威脅孩子,
真是好奇這些大人,小時候是怎麼走過那一段長長的學習之路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ylvia0129 的頭像
    sylvia0129

    奶油蒼蠅的志旅記事

    sylvia0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